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四川党校报 > 2022年 第2期 > 第6版 理论视野
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辩证思考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4日 部门/单位: 文: 图: 签发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恢宏历程,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高度的历史自信。“自知者英,自胜者雄。”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运用唯物史观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的应有之义,运用辩证法观察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的内在逻辑更是党始终掌握事业发展全局的历史主动,准确顺应历史大势做出正确判断的动力源泉。因而,党坚定历史自信的根源在于对对立统一规律的把握,对质量互变规律的运用和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践行。

一、准确把握矛盾,在完成历史任务中坚定历史自信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在矛盾的统一体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党在带领人民的百年奋斗中,在纷繁复杂的矛盾面前,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始终抓住主要矛盾,准确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充分肯定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明确肩负的历史任务,在矛盾的解决过程中实现了历史自信。

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围绕着社会主要矛盾确定所面临的历史任务。党成立之时就清醒地认识到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自觉鲜明地将反对三座大山的压迫写在旗帜上,团结带领各族人民通过不懈斗争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胜利完成了历史任务,为实现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深知只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才能解决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的工业国之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时期,党凝聚智慧制定实施“一五”计划,团结带领人民顺利完成三大改造,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确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立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党继续肩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这一时期,党审时度势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释放出强大的社会生产活力,体制机制的创新为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鲜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豪迈地彰显出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自信。立足新起点,党坚定历史自信,团结一致地再次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把握了对立统一规律,在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紧扣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主要矛盾,明确了党的历史任务,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注重实践积累,在认识的不断飞跃中赢得历史自信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量变和质变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转化。量变是事物发展保持本质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和显著飞跃。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党在带领人民的百年奋斗中,正确对待胜利与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实践和认识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过程中赢得了历史自信。

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注重在实践中积累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认识进而形成理论,并用以指导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大革命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从军事上组织上及时进行总结,在延安时期,通过党内学习和整风对历史进行回顾总结,在1945年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建党以后的重大问题、历史道路及其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统一了全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极大增强全党的团结,有力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发展。党的七大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错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清醒、深刻、系统地认识到党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重点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走过的曲折道路和历史经验,实事求是地对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作出合理评价,尤其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推动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在实践中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回答时代之问的实践中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立足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关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党在百年奋斗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重点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理论成果的新进展,系统概括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提出了“两个确立”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论断。这正是党在总结百年历史经验教训中得出的结论,是党在百年实践沉淀之量的积累基础上实现的认识上质的飞跃。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运用了质量互变规律,在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实现了认识过程的一次次飞跃,形成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清醒面对不足,在勇于自我革命中筑牢历史自信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其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的方面与否定的方面。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党在带领人民的百年奋斗中,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面对困难与挫折,保持历史的定力,坚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在克服自身缺点和不足的辩证否定中筑牢了历史自信。

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注意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加强自身建设、实现自我革新,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党内存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左”倾盲动错误、“左”倾冒险错误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并通过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等彻底清除错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对自身队伍在执掌全国政权、从事和平建设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持优良作风的新情况,针对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组织状况以及干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新问题,先后决定开展整风、整党并结合“三反”运动,对党的队伍进行严格整顿,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党的威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长达十年的内乱,党的纪律废弛、优良传统和作风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拨乱反正,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针对政治风波中暴露出党的领导弱化、党内腐败滋生等严重问题,党中央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同腐败分子、腐败现象作斗争。进入新时代,面对党在治国理政中出现的党内腐败现象蔓延、政治生态恶化、党群干群关系受损等重大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展开坚决斗争,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保障作用,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刮骨疗毒,“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践行了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基础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在辩证的否定之中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奠定了强大的政治基础。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全党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定力,增强历史底气,以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厚植党和国家事业的物质基础、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在千锤百炼中坚定不移书写好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第二个百年”新篇章,在艰难险阻中团结带领人民步调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